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矿产地质志·钨矿卷(2)

来源:矿床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04:4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可以进入预采的黑钨矿储量从2001年的42×104t到2015年仅剩下16×104t。何况,原有的国有钨矿山大都为黑钨矿矿山,均进入了生产的晚期,正在生产的地方中小

可以进入预采的黑钨矿储量从2001年的42×104t到2015年仅剩下16×104t。何况,原有的国有钨矿山大都为黑钨矿矿山,均进入了生产的晚期,正在生产的地方中小型钨矿资源也已近枯竭。由于长期以来中国钨资源的过度开采,特别是黑钨矿资源中的经济可采的储量消耗速度过快,导致储采失衡,中国钨资源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降低。中国钨资源可以和国外钨矿资源竞争的也主要是黑钨资源,而近年来中国钨矿取得找矿突破的主要是白钨矿资源和混合钨矿资源,这些资源因选矿问题或品位低等原因而暂时还不能被使用。因此,中国钨矿资源形势并不容乐观,尤其是黑钨矿资源。在找矿方面也面临一系列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经过数十年的矿产勘查,进入到隐伏矿床的找矿阶段,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急切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中国矿产地质志·钨矿卷》包含16章和6个附表(包括1份照片图版、4个附图以及1个附件———中国钨矿成矿规律图(1:500万)及说明书),即第一章到第四章为上篇“概论篇”,第五章到十一章为中篇“中国钨矿典型矿床篇”,分别介绍了各地区和江西省有代表性的钨矿床,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为下篇“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篇”。

上篇“概论篇”,概略地论述了钨的性质、用途,中国和世界钨资源禀赋特征,钨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第一章介绍了钨的发现、钨的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钨的用途、钨矿物和钨矿石;第二章除简述了世界钨资源概况外,着重介绍了中国钨资源的禀赋特征,包括中国钨资源量及其分布,中国钨矿石类型及矿石质量;第三章介绍了中国钨矿床的发现历史、各个时期的勘查工作成就和研究成果;第四章介绍了中国钨矿开发和利用的状况及其在新兴产业中的发展趋势。

中篇“中国钨矿典型矿床篇”为中国钨矿床分论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地区的典型钨矿床,是《中国矿产地质志·钨矿卷》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第五章至第十一章,分大区简述了钨矿资源概况,配以矿产地分布图插图和矿产地简表附表,并对各入选矿床按矿区发现与勘查简史、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矿机理、成矿预测和找矿方向等6个主要方面分别进行介绍,并附有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矿床剖面地质图和成矿模式图等基本图件。共介绍全国钨矿床72处,其中西北地区8处、华北地区8处、东北地区4处、西南地区6处、中南地区17处、华东地区8处(江西除外)、江西省21处。这72处矿床几乎包括了中国所有的超大型钨矿床、大部分大型钨矿床、部分中型钨矿床及少数有特殊意义的小型钨矿床(当所在省没有大、中型钨矿床时,选用小型钨矿床加以介绍是必要的,有助于引导钨矿的地质找矿工作)。需要提及的是,2000~2016年间勘查或发现的大、中型钨矿床也收入本志书,如江西的大湖塘钨矿、朱溪钨矿、淘锡坑钨矿和东坪钨矿,内蒙古的乌日尼图钨矿和红花尔基钨矿,吉林的杨金沟钨矿,安徽的东源钨矿,福建的上房钨矿,陕西的东阳钨矿,新疆的柯可·卡尔德钨锡矿,西藏的拉荣钨矿等。

下篇“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篇”。第十二章对中国钨矿床的类型作了介绍(包括工业类型、成因类型、预测类型、勘探类型、矿床类型和成矿系列),将中国钨矿床分为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花岗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层状热液和层状矽卡岩型、风化淋滤铁帽型和砂钨矿型9个类型。中国钨矿床的预测类型是根据钨矿床预测工作的需要而划分的,包括花岗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层状热液矽卡岩型和风化壳砂矿型等五大类。第十三章根据中国钨矿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介绍了10个成钨带和23个矿集区:天山北山、昆仑祁连、内蒙大兴安岭、吉黑、华北地台北缘燕山、扬子、南岭西段、南岭中段、南岭东段、东南沿海等10个钨成矿带(区)和23个钨矿集区。第十四章讨论了中国钨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尤其是讨论了钨矿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时间和次数及钨矿成岩成矿时差问题,构建了钨矿的成矿谱系。第十五章介绍了中国钨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有关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及勘查地球化学。第十六章从中国钨矿的资源保障、潜力评价、找矿方法、勘查模型、找矿方向及工作建议等方面介绍了中国钨资源存在的问题、找矿的潜力、保障的能力以及对中国钨矿地质工作的有关建议。

本志书的编写是在广泛搜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调查院资源潜力评价报告、地矿、有色、冶金系统的地质勘探、普查资料以及科研院校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本书由集体编写而成,其中,第十五章中国钨矿床的地球化学由秦燕执笔,第一章第三节中国钨矿成矿密度及成矿强度由王岩执笔,第五章第五节青海同仁县江里沟钨多金属矿由董想平执笔,王登红补充,第八章第一节西藏泽当努日钨铜钼矿由陈雷执笔,第十一章十九节、二十节江西于都黄沙钨矿和盘古山钨铋矿由方贵聪完成,第十一章第十五节江西武宁大湖塘钨矿由项新葵执笔,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三节崇义淘锡坑钨矿和景德镇市朱溪铜钨矿由刘战庆完成,第十一章第九节江西东乡(枫林)铜钨矿床由赵如意、盛继福执笔,第十一章第十六节江西武宁东坪钨矿主要据李吉明发表的文献资料完成,钨矿地球化学勘查模型部分由马振东执笔,第十六章第二节中国钨矿的潜力评价部分由丁建华完成。全书其他章节和附表、附图由盛继福、王登红、王岩、陈郑辉、秦燕等完成。全书最后由王登红、盛继福统稿。

文章来源:《矿床地质》 网址: http://www.kcdzzz.cn/zonghexinwen/2021/0707/445.html

上一篇:橄榄岩---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精品标
下一篇:隐伏花岗岩成矿作用及“顶上带”矿床勘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