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逝者|於崇文院士:用一生推动地球科学向精确

来源:矿床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22 10: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地球科学界有两位院士很特殊,一位是谢学锦院士,他将地球科学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位是於崇文院士,他将地球科学“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其实地球

?

?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地球科学界有两位院士很特殊,一位是谢学锦院士,他将地球科学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位是於崇文院士,他将地球科学“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其实地球科学也并不简单。”他说,数理化学科有多年的积淀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是精确科学,但地球科学起步较晚,且非常复杂。“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是数理化天地生,‘地'包含了其他五个学科的内容,比如要研究月球和火星,就要了解地质知识,数理化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说其复杂就源于此。”

?

於崇文也是一名地质教育家。

近两年来,於崇文久病缠身,深居简出。他仍然牵系着学校发展,每每有感想和建议便记录下来,交给前来看望他的学生。学习思考、锲而不舍、探索创新、攀登不息,龚庆杰说,“先生一生践行的16字学习工作总结,是他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於崇文致力于将基础自然科学、非线性科学及复杂性理论与地球科学相结合,开辟和发展了5个创新的学术领域——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多元分析、区域地球化学、成矿作用动力学、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成矿系统的复杂性。

1991年,张德会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师从於崇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他回忆,由于老师经常在北京,二人靠书信往来。当时北京文献资源之丰富,是武汉不可及的。每次他需要查文献时,都是於崇文帮忙查询复印,再认真地用红笔划线、圈重点、做批注,通过信件邮寄过去。“那种做学问的认真劲儿和严谨求实的精神,让我终身难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退休教授张德会曾是於崇文的学生和同事。在他看来,这是於崇文给自己出的一道难题,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1998年,张德会来到北京工作,和於崇文一起共事。30年间,二人一起做项目、出野外。“我父亲也生于1924年,於先生之于我,如师如父。”他说,於崇文对地球科学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经常能给陷入困局的他以启迪。“先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更是时刻鞭策着我,使我丝毫不敢懈怠。”

?

?

?

■ 人物简介

?

?

?

?

?

2004年,他和於崇文前往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为获取第一手资料坐罐笼下到深达800多米的矿井进行观测。当地还有一处面积很大的露天采场,要想全面看清岩石的天然露头并现场采样,需要转着圈向下走,路程也随之增长。“当时天气闷热,老师已八旬了,还能坚持在这种环境下现场讲解,对我的震撼很大。”

於崇文最为人称道的贡献,是促进了地球科学从唯象科学向精确科学跨越。

新京报记者 张璐

1924年,於崇文出生于上海一个寻常人家,他的父母在纱厂工作,但十分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少年时代的於崇文聪明机灵,做完功课后,他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课外时间,种花、养鱼,打球……他还曾动手做了很多工具和玩具。

一次爬矿洞经历,和地质学结缘

?

1944年,於崇文考取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6年,西南联大复员回迁,分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填写志愿,於崇文填下了北大地质学系。北大系统的地质教学为他打开了通向地质科学的大门。

不过,地球科学曾被认为是一种描绘性的科学。“得出的现象没有严格的数据支撑,所以有的人觉得地球科学并不是严谨的科学,是唯象科学。”作为於崇文的学生和助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龚庆杰说,於老师的科学追求就是推动地质学从定性描绘向定量表征发展,即从唯象科学向精确科学跨越。

“於老师系统提出了成矿作用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开拓了矿床成因研究的新领域。”龚庆杰举例,岩矿石元素含量的高低变化属于定性的描述。於老师提出成矿地质体中元素含量由本底含量和成矿过程中的叠加含量两部分组成,要研究成矿和勘查找矿就需要首先了解本底含量。目前研究中提出的地球化学背景值经验方程,就是元素本底含量的定量表征,这也是从唯象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

?

?


於崇文在办公室撰写《矿床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专著。於崇文家属供图

推动地质学从定性向定量发展

1998年,於崇文在江西弋阳县考察周潭-洪山剖面。於崇文家属供图

文章来源:《矿床地质》 网址: http://www.kcdzzz.cn/zonghexinwen/2022/0822/630.html

上一篇:地质学家发现200万年前的活青蛙,皮肤柔软有光
下一篇:痛别!浙江籍巨星陨落